中新網(wǎng)
分享到:

木上生花——探秘喀什地區(qū)英吉沙縣模戳印花布技藝

分享到:

木上生花——探秘喀什地區(qū)英吉沙縣模戳印花布技藝

2025-04-30 17:28:20 來源:喀什地區(qū)融媒體中心

  在昆侖山北麓,有一座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小縣城——英吉沙。這里不僅孕育了英吉沙小刀、土陶、達瓦孜等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更有傳承了千年手工技藝瑰寶的模戳印花布,被譽為“模戳印花布故里”。

  一柄刻刀、一尺素布、一缽青靛,這,就是英吉沙模戳印花布制作的三重密碼,它們共同編織出一幅幅流淌絲路血脈的文化畫卷。

image

  近日,記者走進第七代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英吉沙模戳印花布代表性傳承人吾吉阿西木·吾守爾師傅的家,高大的無花果樹將陽光篩成銅錢大的光斑,一束束落進庭院,讓原本溫熱的院子變得清爽宜人,吾吉阿西木師傅手拿記號筆,正坐在大樹下的工作臺旁,手握著新的巴旦木板,畫著即將雕刻的模戳圖案。

  模戳印花布,又叫“木模彩色印花布”,是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(tǒng)手工技藝。它不僅僅是一塊布,更是流淌在絲路血脈中的文化基因,是維吾爾族匠人用指尖講述的千年故事。2003年,吾吉阿西木開始踏上收集民間模戳印花布及木模的征程,遍訪民間藝人,學習印染技術(shù),逐步掌握了這門古老的技藝。2008年,英吉沙縣模戳印花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作品名錄。

  模戳印花布的制作過程,是一場匠心獨運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造。吾吉阿西木將設(shè)計好的圖案編樣復(fù)畫于梨木、核桃木或者巴旦木板上,然后以木模立槎制紋,雕刻成凸凹分明的圖案。這一步驟對匠人的技藝要求極高,不僅需要匠人有精湛的雕刻技藝,還需要對圖案的審美有獨到的見解。吾吉阿西木邊熱情地招呼著記者,邊拿出新的巴旦木板讓記者體驗。學著師傅的樣子,記者用錘子一次一下敲打刻刀,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細心,一點一點將多余的木板去除,稍有不慎,就可能破壞圖案的完整性,影響印章的美觀性。

  除了制模,顏料的配置也是模戳印花布制作中的一大難點。模戳印花布的顏料遵循傳統(tǒng)土法配置,步驟嚴謹而復(fù)雜,溫度和時間的掌握至關(guān)重要,過高或過低的溫度,過長或過短的時間,都可能影響顏料的色澤和穩(wěn)定性。吾吉阿西木的第一位徒弟是他的妻子阿娜姑力·木薩,她早已掌握了這一技藝,只見她拿出專門煮顏料用的鍋,將水燒開,然后放入石榴皮、石榴汁、核桃皮、鐵銹等植物與礦物質(zhì)顏料,煮至兩個小時后,顏色變深,將其撈出待用?!斑@樣制作出來的顏料,印在土布上就長在了土布上,怎么洗都不掉色,且無害于人?!卑⒛裙昧Αつ舅_說。

  接著,阿娜姑力·木薩拿著挑選好的模戳,放進印泥蘸取黑色染液,印出黑色紋樣。另外用一個單獨紋樣戳拓印形式多樣的適合紋樣,形成一個組合的整體圖案。往布上壓什么樣的花紋圖案,全憑自己的審美眼光和想象力,合理布局。然后,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毛筆、毛刷蘸上其他各種顏色的染液,按其紋樣所需加以拓涂,進而形成色澤絢麗、多色的印花布。

  68歲的吾吉阿西木從事這項技藝制作已27年多了,斑白了頭發(fā),但他手中的非遺技藝爐火純青。他告訴記者:“現(xiàn)在我已退休了,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傳承創(chuàng)新這項技藝中了,在以后的時間中,我將培養(yǎng)更多的徒弟,讓傳統(tǒng)技藝繼續(xù)綻放光彩?!?/p>

  吾吉阿西木工作室里展示的裙裝、圍巾、桌布、靠枕,有的是艷麗的花兒和舒展的藤蔓,有的是植物花草與幾何圖案交相輝映,剛?cè)岵g營造出和諧美感,散發(fā)著與眾不同的迷人魅力。(雷木果 史智慧 馮鵬鵬 曹宇婷)

【編輯:張家偉】
《中國新聞》·大美新疆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(wù)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(fù)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 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制作:中新社新疆分社  技術(shù)支持:0991-8557237  新聞熱線:0991- 8550318 / 8556479  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