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香滿驛站:讓閱讀成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
在快節(jié)奏的現(xiàn)代生活中,旅行成為人們放松身心、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。而當閱讀與旅途相遇,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?近日,新疆鐵路部門在烏魯木齊站開展了“候車時光閱讀瞬間·書香伴旅途”主題活動,這場全民閱讀盛宴融入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,讓書香與絲路文明在候車廳交織出動人的樂章。
主題打卡墻在候車廳中央舒展,天山雪蓮LOGO與鐵軌線條交織成獨特的文化圖騰,“立體書本”造型的互動道具成為鏡頭里的常客。新疆工程學院學子的串燒舞蹈以動感節(jié)奏打破空間的沉悶,隨后詩歌朗誦如清泉流淌,將人們引入文字的秘境??瓦\員分享《額爾古納河右岸》時,候車椅上的旅客們不自覺地湊近—那些關(guān)于馴鹿部落的文字,與窗外即將穿越的天山草原,在想象中完成了一次地理與人文的疊合。
當“愛心捐書”箱被填滿50余本承載故事的舊書,候車廳的功能正在悄然升級。這些帶著體溫的文字將匯入“絲路書屋”,與千余冊涵蓋地域文化、旅行文學的藏書共同構(gòu)成精神港灣。電子屏循環(huán)播放的文明候車動畫,配合著若有若無的古典樂背景,讓秩序感與美感在空間中自然生長。最動人的場景發(fā)生在老物件展示區(qū):抗美援朝紀念章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,木質(zhì)道尺的刻度里藏著第一代鐵路人在戈壁灘上的丈量記憶,這些沉默的“時光證人”,讓匆匆過客得以觸摸新疆鐵路60余年的肌理。
新疆鐵路一季度1202.3萬人次的客流里,不知多少人曾在候車時翻開《烏鐵史話》,在“蘭新鐵路建設(shè)者啃凍饃睡地窩”的故事中,讀懂腳下這片土地的堅韌;又有多少孩子在親子閱讀區(qū)捧著《新疆鐵路紅色故事集》,讓“馬燈精神”在幼小的心中種下萌芽。正如環(huán)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串聯(lián)起的尼雅遺址、“杏花號”高鐵載著十二木卡姆駛向遠方,鐵路始終是文明的擺渡者。
當鐵路遇見閱讀,旅途便不再是空間的轉(zhuǎn)移,而是一次精神的抵達。新疆鐵路部門用這場文化實踐告訴我們:在追求速度的時代,總需要一些溫柔的力量,讓腳步慢下來,讓心靈跟上來。當書香漫過候車廳的每一個角落,文明的種子已隨著鐵軌延伸向更遼闊的遠方—那是比目的地更重要的風景,是流動中國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原鄉(xiāng)。(張旭)